close

此書詳盡了情緒勒索及情緒界線到底為何物,從情緒勒索的樣貌、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的特質以及在被情緒勒索時應該如何因應才能擺脫、讓自己不再被勒索。

情緒勒索的樣貌通常是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這六個步驟循環,A先對B要求某事,A可能是你的老闆、同事、家人或是朋友,老闆可能向你要求加班然後B會有些抵抗,但通常抵抗的不是很清楚,A感受到B的抵抗,不是了解B的心情,而是對B施加壓力,甚至會威脅B,表明如果你不做的話那你就等著被炒魷魚吧,於是有了這種存活壓力,B由於恐懼順從了,然後這個惡性循環就不斷地重演。

情緒勒索者通常會:

1. 貶低你的能力,讓你覺得他才是對的,自己則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他所說的是草莓族、是不孝子等等,而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要。

再來2. 引發你的罪惡感:由於情緒勒索者跟我們多半是有關係的,使我們難以擺脫,他們可能會說,我這麼賞識你,你居然不領情、我這麼做完全就是為了你好呀,你怎麼會不懂我的苦心等等話語

3. 剝奪你的安全感,也就是威脅,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我就不要活了等等話語,讓你陷入恐慌。

作者也提到要擺脫被別人情緒勒索的辦法就是提升自我價值,亦即,要相信:即使我不做什麼,我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價值的、即使我做錯了這件事,那也是因為我做不好,絕對不是因為我不好,有了這樣的信念,在面對情緒勒索者時才能夠不理會對方的話語,即使對方說我是草莓族,但我深知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是有價值的。

另外,也必須重視自我感受,因為只有你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如果妳都不在意自己的感受,那麼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感受,而自己的一切感受只要是沒有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都是對的,因為這是生為人的權利,不管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那都是你的感受,沒有對錯。

 

 

其中讓我深感印象的是:作者要我們學會

自己的情緒需要自己負責,他人也是,即使我做了甚麼說了什麼造成對方心情沮喪等等那也不是我的錯,他的情緒是他自己的責任,不能因此要求我需要讓他開心,而自己也不需要因為恐懼而特別做什麼,我們太長看到他人難過而無意識地想要為對方擔起責任,認為我應該要讓她開心,但要記住,不是我應該,而是我想要,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差在主動與被動,就像是念書一樣,你上學是因為你被逼著來上學還是因為你想要學習、你想要完成甚麼事而來學校學習以達到該目標,這兩件事雖結果是一樣的,但意義卻是截然不同。

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情緒勒索者或是被勒索者,情緒勒索者有時其實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勒索別人,因為他們也被焦慮與恐懼給綁架了,這是他們平撫自己內心焦慮的一種手段,但不知道這樣做有可能讓別人陷入恐懼,又或者他們道德勒索別人卻一味地認為自己這樣做才是最好,為什麼他人反而不領情,自己為家庭做牛做馬卻換得離婚、子女分離等下場,他們因為太放大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而使自己失去最害怕失去的東西。我覺得這就跟霸凌很像,有時霸凌者其實真正目的不是想要欺負別人,而是他們不知道到底要怎麼樣正確地與他人相處然後又可以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我覺得此書的可惜之處在於,作者提供相當多資訊以及如何應對給被勒索者,但並沒有提到給勒索者的擺脫方式以及改善方法。

但整體而言我會推薦這本書給那些過度自己他人看法的朋友讀,因為在台灣的文化裡,我們時常被教導不要太麻煩別人、拒絕別人可能就是讓別人難堪、忤逆權威就是滔天大罪,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可能會時常在乎他人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其實也是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odieta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